5月20日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》(以下簡稱《促進法》)正式施行,引發攀枝花民營經濟人士熱烈反響。當前,我市民營經濟正以蓬勃之姿撐起高質量發展的“半壁江山”,而法治力量的注入,為民營企業再添信心與動能。
“過去做生意,總擔心政策會變,心里一直不踏實?,F在法律明明白白寫著‘平等對待、公平競爭、同等保護、共同發展、長期堅持’,這下終于能安心干事業了!”攀枝花攀商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蘇的這番感慨,說出了眾多企業家的心聲。今年一季度,攀商公司旗下的“攀商·桃源里”商業街人氣火爆,日均客流量突破一萬人次以上。亮眼數據的背后,是攀枝花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體現,更是企業重拾“敢闖敢投”信心的有力證明。數據顯示,該公司未來城項目銷售額同比增長50%,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績單。
《促進法》的施行,為四川邦通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等科技型企業注入創新動能?!啊洞龠M法》明確支持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,開放重大科研基礎設施,并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,為邦通在智能農機裝備、精準農業技術等領域的研發提供制度保障。同時,政策鼓勵產學研深度融合,助力企業依托數字化技術優化農機作業服務,加速技術成果轉化,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。”四川邦通農業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麗萍坦言。
“《促進法》聚焦民營企業生存發展情況,回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核心訴求,通過‘促進投資融資’‘大力支持科技創新’雙輪驅動,為民營企業破解發展瓶頸提供制度性方案。這不僅有助于穩定民營企業的發展預期,也極大地增強了我們的發展信心和投資信心,更有利于激發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?!迸手ㄊ泻7弼位び邢薰径麻L周裕淑說。
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,而攀枝花的探索早已先行一步。今年年初,《攀枝花“益企行”政企常態溝通交流機制》出臺,政企常態溝通機制應運而生——問題收集、專班對接、督查督辦、反饋評價,形成服務閉環。2025年一季度,該機制累計化解企業訴求24項。
“政府服務不僅要像‘保姆’,更要像‘合伙人’,想企業所想、急企業所急。”市工商聯副主席陳泳帆的比喻頗為精妙。以海峰鑫化工為例,這家民營鈦白粉龍頭企業在遇到行業寒冬期時,政府、金融機構及時伸出援手,幫助企業渡過寒冬。2023年,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助其盤活破產企業鴻圖化工,不僅實現原破產企業員工300余人重返工作崗位,新增周邊就業人員160余人,更打通“鈦——硫——鐵——鈣”循環產業鏈,助力企業發展。周裕淑感慨道:“從減稅降費到技改補貼,從人才引進到市場開拓,政策始終與企業同頻共振?!?/p>
這種“同頻共振”正轉化為發展動能。2025年一季度,攀枝花民營經濟增加值達168.57億元,占GDP比重51.5%,撐起“半壁江山”。
法律為民營經濟注入強心劑,我市民營企業家們對細則落地充滿期待。
盼政策銜接“更精準”?!胺擅鞔_支持民企參與國家戰略,但如何與地方產業規劃結合還需細化。”一位來自釩鈦產業的民營企業家建議,針對攀枝花釩鈦資源特色制定專項政策,鼓勵民企參與釩鈦新材料、清潔能源等產業鏈攻關。
望融資渠道“更暢通”?!叭谫Y難仍是中小民企的‘卡脖子’問題?!蔽沂心晨萍计髽I負責人希望地方能建立民企信用評價模型,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,讓技術“軟實力”變成融資“硬通貨”。
求創新生態“更包容”。王健蘇期待文旅融合政策創新:“法律鼓勵民企投資新業態,若能對康養文旅項目給予用地、稅收優惠,攀枝花‘陽光經濟’將釋放更大潛力。”
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疊加前所未有的支持保護,期待民營企業家弘揚企業家精神,大展宏圖。(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晏潔 鄭星)